翁诗杰:一带一路的契机和省思

西双版纳阳光明媚,鸟语花香。2016年12月29日,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东盟国家近千位嘉宾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参加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2017正和岛新年论坛。共襄盛举,共话大会。

马来西亚原交通部长、原国会副议长翁诗杰(ONG TEE KEAT)发表致辞, 以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为中国企业家“出海”东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包括东盟国家的共性特点、进驻东盟国家需要做的准备,以及必须注意的问题。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早上好,大会主席以及劳苦功高的各位,来自海内外尤其是东盟十国的朋友们、企业家们,首先,我谨向大会致以诚挚的祝贺。

作为一个马来西亚籍的华人,我曾经在政界服务多年,现在在当地创建了一个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我把工作心得和经验浓缩成几点,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以这作为初步的参考。

“一带一路”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其实在我看来,中国自明代开放海境以来,自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以来,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宏伟的一项跨国战略布局。中国崛起到今天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事,而盛事的宏伟的布局不仅只涵盖经贸层面,更是一个涵盖政治、文化、外交乃至军事等全方位的战略部署。 “一带一路”的规划体现了中华传承的智慧。“一带一路”一方面有串联弱小的合纵,也有强调强强合作的连横。 “一带一路”涵盖的层面之多、地域之广,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今天我仅挑其中一个地域,就是东盟十国,作为讨论的范围。东盟十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国。向来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也是华人下南洋散居的主要国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承认,这些国家跟中国也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某些矛盾,这也是需要正视和解决的。

所以,当我们说中国的“一带一路”要到东盟十国落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从中国方面,也要从东盟十国的多元社会的视角认真检视机遇中的若干盲点。这十个国家语言、文化不尽相同,意识形态也不是一体化,每个国家都有多元性和复杂性。

第一、这些国家的社会特质都是多元组成的,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第二、这些国家除了新加坡以外,华人、华裔其实在这些国家的人口比例属于少数。今天我站在这儿,我说的是汉语,但是我是马来西亚的华人,这跟从中国大陆各省市出去的要移居到海外的中国人、拿了身份以后的中国人是两回事,后者是华侨。

第三、这些国家的华人已经完完全全融入了当地社会,但是这些华人依然保留本身的文化特质。我们也必须承认,华人华裔跟当地主流社会有矛盾,这个矛盾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是骨子里你感受到的但是并没有很明显暴露出来的;

第四点,大陆朋友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去的时候,我们感到很亲切,我们看到很多华人会讲汉语,但各位不要忘记,并不是所有的当地华人都通汉语,汉语也不是这些国家里的国语。在这种情况下,我特别要提醒中国的企业家们到东盟十国不要以为语言上完全没有障碍。

第五点是身份的认同,我常听到很多朋友,会把华侨、华人两个不同的概念搞混了。今天我们进入一个经济合作的新时代,我们当然可以看到国与国之间,尤其中国和南海边上的这些国家,已经不再谈太多关于意识形态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得要理解这些国家的华人往往在当地,依据当地的国情做很多事情。

刚才领导和演讲者提到“一带一路”打造的是什么,就是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其实除了政府与政府之间,我们希望同时兼顾到当地人民与当地的社会。除此以外,它的经济体往往也必须得要照顾到不同族群之间的经济鸿沟、矛盾。这些国家的文化的包容还是比较强的,因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基本上都是多元性的。

我们刚才也听到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关系定位,我们明确说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更是责任共同体。中方的主观愿望主要是强调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作为基础,坚持睦邻、安邻、互邻的原则,同时体现与邻伪善、与邻为伴的原则。一带一路强调的五通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我相信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本有关“五通”指数的比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五通需要除了做相关的指数比较以外,我们必须得要认真注意的是除了政府层面,我们必须要特别关注社会层面老百姓怎么想,还有政府底下所谓的公务人员怎么想,我们不能够仅仅重视领袖之间的互访、互信。

 “走出去”的总号召不仅仅是涵盖央企、国企甚至包括当前有很多民企,我认为中方的资本、技术、品牌能够在这个时候往外闯是信心的表现,也是“一带一路”的强有力推动。但是,“走出去”我们需要先做好哪些心理准备,我浓缩为五点。

第一,必须要掌握进驻国的国情、民情和商情。很多在座的朋友说,今天中方不缺这个,对东盟十国我们了解。但是我要说是的国情、民情和商情除了互联网时代可以从网上轻易取得资讯以外,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我们需要智库的支撑,这一点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东盟十国,都需要当地的智库和中方的智库互相配合。

第二,要想方设法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或者是多数族群,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华人、华侨圈子。

第三,企业进驻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媒体的能见度。这方面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想方设法把这一块当作重要攻坚战,必须要攻进当地的主流媒体,不仅包括中文报,还要尽可能把当地的媒体当作信息喉舌。

第四,“五通”里面第五项是民心相通。必须要让当地民众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红利。换句话说千万不能在某个国家拿下项目开展事业,但当地的民众完全无感、没有感受到中资企业进驻让他们受惠,这是必须要警惕的。

第五,中资企业,进驻以后,除了经营以外,必须要关注投资经营,还要向当地民众展现我们的亲和力。我相信企业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耳熟能详。当我们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的时候,这个亲和力必须要由企业家们来展现,它毕竟跟中国驻华使节的活动是有所区分的。

我说过了,走出去的“五需”,需要的需,必须的须。除此之外,我们还总结了走出去的“六大禁忌”。

第一,建设项目的承包、分包,我们最怕的是到了当地完完全全一条龙,全由中方包办、垄断。中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当地法律也没有明文规定说不能这样做。但是如果完全由中资企业垄断,我们最终得不到当地的“人和”的。

第二,项目所得红利不能仅仅惠及到一小部分人或特定企业。

第三,这牵扯到当地社会多民族的敏感性,就是有关的利益的分配不能惠及当地多数民族。老百姓认为中资进来只是为了让当地的华人社会受惠,同样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第四,东盟十国基本上是多党制的国家,存在朝野政治的博弈、执政党和在野当的博弈,情况千丝万缕,往往不容易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我说中资企业在当地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展现的是亲和力,但是千万不要卷入无谓的政治漩涡,因为在这种社会里面,任何的站台或者是献捐都会被看成是政治上的投靠。

第五,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中方的企业家近年来到东盟十国去的很多,在当地落地投资的也不少,购置产业的也大有人在。这本来是好事,但是,我们必须得要谨记,必须要放下身段,不要给人家一种所谓的经济侵略或者是经济掠夺的观感。

第六,我们可以通过输出技术、资金和品牌到相关的国家,这也可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不能说是为了解决产能过剩而去投资,这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每个国家都有他的优势条件,马来西亚也不例外,马来西亚有五个优势条件值得参考。

第一,当地有的是很多多语的人才,是一个多元组织的国家,有大量善于跟其他不同民族打交道的人才。

第二,我们是东盟发起国第一。

第三,我们也是伊斯兰国家联盟的一个重要成员。第四,我们也是英联邦50多个国家大家庭里重要成员。在马来西亚落地之后,还可以以马来西亚注册的公司往外发展,在英联邦国家里面应该不会遭遇太多的障碍。第五,马来西亚具备的清真认证获得了广大伊斯兰国家的认可。

这五个方面我希望在座的中方的企业家、东盟的朋友们,能够以这个作为粗浅的参考。最后,祝愿在座各位2017年大展宏图,事业发达。谢谢各位!

联系我们

报名咨询
联系人:王侨佳
电话:010-62539414
Email:wangqiaojia@zhisland.com
招商合作
联系人:陈磊
电话:18610106217
Email:chenlei@zhisland.com
媒体合作
联系人:张爽
电话:13717506714
Email:zhangshuang@zhisland.com